在純水處理中edi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了,edi模塊產水穩定,而且自動化程度高,無需人工操作。但是很多用戶都很關心edi模塊的內部結構,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水處理edi內部結構。
水處理edi結構組成有哪些?:
EDI模塊去除水中離子是通過內置的離子交換樹脂進行的。其應用如下:(以Na+代表陽離子,以C1-代表陰離子)
由于受EDI模塊內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容量的限制,離子交換樹脂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逐漸飽和,因此離子交換樹脂須再生后方可繼續使用。
EDI模塊是由數個濃水室、淡水室組合單元疊加構成的。
1、淡水室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陰、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淡水單元;
2、濃水室在相鄰淡水單元的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添加樹脂,形成濃水室;
3、極水室在電極板與相鄰離子交換膜中間添加樹脂,形成極水室。
一個組件中有正、負兩個極水室;
4、絕緣板和壓緊板;
5、電源及水路連接;
EDI模塊在傳統EDI技術的基礎上,對組件的內部結構進行了革命性的創新,使得EDI的給水條件大大放寬,運行大大簡化,運行費用大大降低。
水處理edi內部結構圖
水處理edi結構特點有哪些?
-
產水水質等同甚至優于混床出水,無需使用化學藥劑;
-
連續產水且水質穩定無波動,不似批處理設備呈周期變化;
-
不需要使用酸,堿,中和系統及樹脂罐;
-
專利的“全填充”濃水室,不需要加鹽和濃水循環;
-
可在7bar(100psi),45C(113℉)下連續運行;
-
雙O型圈密封保證運行無泄漏;
-
具有超強的電絕緣性能;
-
運行費用遠低于傳統離子交換樹脂。
Edi模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內部結構優化,所以產水效果較比改進前的產水效果要好,不需要加鹽和濃水循環。而且使用更穩定,在運行時的費用上性價比也更高。
本文由藍膜(www.jzbzl.org)原創首發,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!